首页 | 花卉 | 观赏鸟 | 观赏鱼 | 野生鸟 | 野生植物 | 野生鱼 | 实用网址
当前位置:首页 > 花卉 > 花卉诊所 > 病害防治 > 月季黑斑病

月季黑斑病

作者:不详来源:网络2010-01-01
月季黑斑病

月季黑斑病又称月季褐斑病,在不少国家均有发生,是一种世界性病害。病菌为害叶片,引起大量落叶,致使植株生长不良。

引起这种病害的是一种真菌,病菌侵害月季的叶片、嫩枝、花梗和花蕾。叶上病斑发生初期为紫褐色至褐色小斑点,后扩展成直径1.5~10毫米不等的圆斑,病斑黑色或深褐色,边缘纤毛状,在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。后期,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,其上着生许多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,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。在放大镜下,病斑上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。病斑往往是几个相连成不规则的大斑,在病部的周围叶面发黄,且得病后的叶片容易脱落。在有些月季品种上,病斑周围组织变黄,有的品种在黄色组织与病斑之间有绿色组织,称为“绿岛”.有些品种,如“和平”易感染此病,落叶十分严重,整株中下部叶片往往全部脱落,仅留顶部几片新叶。所有的月季栽培品种均可受侵染,但抗病性有明显差异。月季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厚薄、表面光泽度有关。黄色花品种比红色花品种较感病。此外,枝条直立和半张开的以及保留野生性状的多数较抗病。一般浅色花、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。如“金不换”、“金鱼红”、“和平”、“金枝玉叶”、“古城春风”等。较抗病的为“伊丽莎白”、“黑千层”、“伊斯贝尔”、“热带之王”、“墨龙”、“葵花向阳”等。国外报导“大卫”、“月亮花”、“金色无瑕”、“黄色无瑕”、“粉色无瑕”等品种为高抗种,目前,还没有一个月季品种是抗这种病菌的。

月季黑斑病是由一种蔷薇放线孢菌(Actinonemarosae(Lib.)Fr.)(Marssoninarosae(Llb.)Lind)侵染造成的,菌丝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,以垂直分枝穿过细胞壁,进入细胞内,形成吸器来吸收营养。分生孢子盘生于角质层下,初埋生,后突破表皮,圆形至不规则形,黑色,直径108~198μm,盘下有呈放射状分枝的菌丝。分生孢子梗无色,极短,不明显。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近椭圆形;无色,双胞,分隔处略缢缩,2个细胞大小不等,略弯曲,大小为18~25.2×5.4~6.5μm。该菌的有性阶段为蔷薇双壳菌(DiplocarponrosaeWolf.),子囊盘生于越冬病叶的表面,球形至盘形,深褐色,裂口辐射状;子囊圆筒形,子囊孢子长椭圆形,有一个隔膜,两个细胞大小不等。一般不易见到。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~35℃,最适20~25℃,侵入月季最适温度为19~21℃。病菌在寄主体内分泌毒素,杀死和分解寄主细胞,致使叶面产生黑褐色坏死斑,同时还产生乙烯和脱落酸,导致病叶大量脱落。

主要由分生孢子为初侵染原。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因栽植方法而异。露地栽培,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鳞、叶痕越冬,或以分生孢子盘在枯枝落叶上越冬,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;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部越冬。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,昆虫也可传播。分生孢子由表皮直接侵入,在22~30℃,以及其它适宜条件下,潜育期最短为3~4天。在叶片上只要有水滴,分生孢子短时间内就可萌发入侵,潜育期一般为7~10天,15天后产生子实体。病菌在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。北京地区5~6月开始发病,7~9月为发病盛期;广州地区周年发病,8月下旬至6月中旬,9月下旬至11月为发病盛期。月季黑斑病每年发生的早晚及危害程度,与当年降雨的早晚、降雨次数、降雨量密切相关。如北京1982年6月中旬及下旬降雨量分别为123.2mm及36.3mm,7月中旬发病率为23.9%;8月上、中旬总降雨量为205.4mm,相对湿度86%左右,9月上旬发病率高达53.3%。1983年6月中、下旬雨量比1982年少,发病率仅为3.9%。一般来说,多雨、多雾、多露,雨后闷热,通风透气不良,或人为造成的高湿条件,均有利于发病。月季在整个生长季节,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,不断发病。病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~25℃,在饱和湿度条件下,即可侵染发病。生长衰弱的月季尤其是刚移栽的植株发病重。新叶特别容易感病,不合理的浇水方法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。寄主植物发病严重。特别是新移植的植株,根系受损、长势衰弱极易发病。展开6~14天的叶片最感病,老叶则较抗病。露地栽培密度大,或花盆摆放太挤,偏施氮肥,以及采用喷灌或“滋”水的方式浇水,都加重病害的发生。

12

上一篇:鸢尾锈斑病

下一篇:月季枯枝病

© 2010-2030 HuaNiaoW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:3815864 e-mail:service@antso.cn

吉ICP备13004070号-3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9号